就在五中全会之后,中国能源界的大佬们在11月5日-7日齐聚苏州。在国家能源局的组织下,主要国有能源集团和道达尔、西门子、GE等行业企业为了一个话题热烈——如何完成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又如何实现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这四大关键性任务。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此间举行的“201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表示,能源格局正在深刻变化,未来世界的主体能源应当是绿色低碳的,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体能源。
论坛发布的苏州宣言提出,将发挥政府在能源变革中的引领作用,推进能源技术、商业及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同时是推动电力转型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微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技术变革,提高可再生能能源电力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
同时,宣言还呼吁各国探索能还原互联网发展对能隐患变革的作用,推进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对能源大数据的管理与利用进行前瞻性研究。
能源转型将倚重绿色化
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清洁化是能源政策的方向,也是能源行业一直的追求目标。
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国策,概括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此后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延续了能源革命的思路,确立了“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和“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努尔·白克力局长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这场变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他还认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中国政府提到的绿色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达到峰值。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也提出,非化石能源是未来地球的主要能源,非化石能源除了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还包括核电。中国核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丹·阿明认为,“可再生能源已从一个非常小众的能源变成主流能源。”自2012年以来,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增量已超过所有传统能源新增装机之和,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也由过去到550亿美元升至逾2000亿美元。
互联互通推动产能合作
中国一直在推动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并提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计划。
努尔·白克力提出,世界各国在能源资源禀赋、产业发展、能源结构等方面各有不同,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在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开发合作,融合各自的资源、资本和技术优势,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共同提高全球能源供应能力,维护能源安全。”
他还称,各国应当鼓励能源企业,打破地域壁垒,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在可再生能源、先进核电、大规模储能、智能电网、碳捕集封存和利用、建筑和工业能效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结合“一带一路”的构想,响应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努尔·白克力还提出,中国将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推动跨境能源通道建设,开展区域电网建设合作,共享区域能源资源和能源收益。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论坛上指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能源变革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施"两个替代",即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摆脱对化石的依赖,实现清洁能源开发使用占主导地位。”
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提出,能源变革要依托能源互联网建设。要利用能还原互联网,结合能源技术变革,切入生产生产和消费,推动能源体制变革,在新一轮电改中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实行科学有效监管。
在落实“一带一路”的规划中,包括协鑫、阿特斯、晶科在内的新能源企业都在海外积极布局生产基地和开发市场,电力企业则在海外布局电站和电网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中亚和中巴经济走廊都有进展。
能源企业通过走出去还带动了产能合作,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在国外布局早有计划。在国家大力推动下,核电在英国、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等地都出现新进展。